
~衷心感謝油公子的慷慨分享!!~
*概述:
[植物型態] :
n 樟科的精油以植物中提取葉或木材/樹皮為主,提取的精油在不同品種上有化學成分的差異性。羅文莎葉屬(Ravensara) 的植物在全球已知包含約有26種個物種,在馬達加斯加本島生長的羅文沙葉作為一種芳香的樹,高約可長到(20~30公尺)。樹皮帶紅褐色的,革質的葉子正面是深綠色橢圓形,葉子底部是淺綠色,花期從11~1月,開黃綠色的小花,直徑大約只有(0.2公分),結綠色的球形果實,直徑約(1公分)以下。分佈於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圖阿馬西納省(Toamasina)的常綠森林裡(熱帶雨林氣候區域),主要生長海拔700~1000公尺的阿那蘭基羅富(Analanjirofo)馬寧古里河(Maningory River)附近的三個林區(Ampasina、Sahatrona和Morarano)。
n 1775年羅文莎葉精油通過蒸餾被描述,傳統上公認為芳香植物滋補劑和有效的感冒抗病毒劑。1980年代,羅文莎葉油才開始使用於芳香療法。
n 羅文莎葉屬名(Ravensara)是1782年,由法國植物學家皮埃爾‧索納拉特(Pierre Sonnerat,1748~1814)發現並命名的。種小名(aromatica)是德國植物學家,約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Johann Friedrich Gmelin,1748~1804)所命名。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樟科植物,在馬達加斯加羅文沙葉(Ravensara)樹皮蒸餾的精油被稱為Havozo,油的俗名Hazomanitra意思是“好聞的樹”/“美好的樹”(Smell good tree) 或“芳香的木”/“好香的樹”(Fragrant Wood),法文稱為Havozo (Ravensara aromatica écorce)。
n 在東非洲斯瓦希里語Havozo、Hazomanitra(神聖的木Sacred wood)或Tavolomanitra一詞翻譯為“香樹“。
n 羅文莎葉(葉油)精油Ravensara(Ravensara aromatic)具有桉樹的香氣,含有較高濃度的1,8-桉油醇(1,8-Cineole ,C10H18O)。揉搓其樹葉具有辛香氣味。
n 樹皮精油Ravensara Havozo Bark (Ravensara anisata / Ravensara aromatic)含有高濃度的甲基蔞葉酚(Methyl chavicol, C10H12O) 和 反式-茴香醚(E)-Anethole,有很強的洋茴香氣味。市場上有時也稱為洋茴香羅文莎葉(Anise Raven)。
n 羅文莎葉(Ravensara)精油一般芳香療法使用於強大的抗細菌劑和抗病毒的精油,尤其是緩解個種炎症的疼痛,和治療Ⅰ型單純皰疹病毒(一般用於治療帶狀皰疹)。
n 羅文莎葉在經濟上的重要性,主要是作為一種香料食品添加劑和精油所使用。
n 傳統上,馬達加斯加的麥利那族人(Merina)用樹皮和樹幹作為滋補劑、偏頭痛和抗菌藥,煎煮葉子可以減少傷口感染,焚燒葉子用於防止散播傳染病,樹皮具有茴香味(反式-茴香醚),也用於當地酒類生產的原料。
n 羅文莎葉(Ravensara aromatica Sonnerat)的植物化學型態(Chemotypes,CT),成份取決於不同植株的品種與部位,在馬達加斯加至少有6個羅文莎葉屬(Ravensara)的植物種類被蒸餾,市場上主要分為5個不同的化學型態:(CT甲基蔞葉酚Methyl chavicol,C10H12O)、(CT 1,8桉油醇1,8-Cineole ,C10H18O)、(CT甲基丁香酚Methyl eugenol,C11H14O2)、(CTα-松油烯α-Terpinene,C10H16)、(CT檜烯Sabinene,C10H16)。
n 市場上區別馬達加斯加樟科的兩個樹種,與三種不同的樟科植物精油
n 1和2是相同的植物(Ravensara),3是馬達加斯桉油型態的樟樹(Ravintsara)。
n 生產葉的油被稱為(Ravensara aromatica),生產樹皮的油被稱為(Ravensara anisata)。
n 市場上可取得三種羅文沙葉精油產品:樹葉油(CT 1,8-桉油醇)、樹枝與葉油(CT甲基醚蔞葉酚&甲基丁香酚)、樹皮油(CT甲基蔞葉酚/艾草醚&茴香醚)。
n 樹葉油Ravensara Leaf Oil (Ravensara aromatic) GC / MS:
主要是由(32%)1,8-桉油醇(1,8-Cineole)、(17%)檜烯(Sabinene,C10H16)、(10%)α-松油醇(Alpha-Terpineol,C10H18O)組成…。
n 樹枝與葉油 Ravensara Twig & Leaf Oil (Ravensara aromatic) GC / MS:
主要由(19%)甲基醚蔞葉酚 C10H12O、(16%)檸檬烯 C10H16、(11.2%)甲基丁香酚 C11H14O2、(9.5%)檜烯 C10H16、(4.6%)β-丁香烯 C15H24、(3.8%)沉香醇 C10H18O、(3.8%)大香葉烯D C15H24、(3.8%)α-側柏烯 C10H16、(2.6%)對-繖花烴 C10 H14、(2.5%)松油烯-4-醇 C10H18O、(2.4%)α-松油烯 C10H16、(1.9%)月桂烯 C10H16、(1.6%)β-蒎烯 C10H16、(1.6%)γ-松油烯 C10H16、(1.5%)δ-3-香菜烯 C10H16、(0.9%)α-蛇麻烯 C15H24、(0.9%)反式-3-己烯-1-醇 C6H12O、(0.8%)樟烯C10H16、(0.8%)α-古巴烯 C15H24、(0.6%)β-蓽澄茄烯 C15H24、(0.5%)香木蘭烯 C15 H24…。
n 樹皮油Havozo Bark Oil (Ravensara anisata) GC / MS:
主要由(60%)甲基蔞葉酚(Methyl Chavicol,C10H12O)和(20%)反式-茴香醚(E-Anethole C10H12O)組成。
n (1.) Ravensara 植物學名:Ravensara aromatica Sonnerat (=) Ravensara aromatica J.F.Gmel (=) Ravensara Anisata Danguy et Choux,在植物學分類品種上是相同的,(取自於樹葉的精油)。
n (2.) Ravensara(Havozo)/Hazomanitra 植物學名: Ravensara aromatic Sonn (=) Ravensara aromatica J.F.Gmel (=) Ravensara Anisata Danguy et Choux (=) Anise Raven,在植物學分類品種上是相同的,稱為安尼羅文莎葉或茴香羅文莎葉(取自於樹皮的精油Havozo),含有反式-茴香醚成份。
n (3) Ravintsara / Madagascar Camphor White 植物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馬達加斯白樟樹或桉油樟(Ravintsara leaf oil),主要含有1,8-桉油醇(1,8-Cineole)和α-松油醇(alpha-Terpineol)…。
n [全球植物分佈區域]: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雨林區,栽培於留尼旺島和模里西斯島。
n [在藥典上羅文沙葉(Ravensara aromatica)原生植物(生藥)被證明對疾病有效的作用]
n 流感、感冒、呼吸道傳染病、抗抑鬱劑、消除疲勞、減輕壓力和緊張、肌肉麻醉作用(緩解肌肉痙攣)、風濕痛和香料調味品。
n [全球商業生產植物產地]:馬達加斯加島。
◎ 商品名稱:100% 羅文沙葉純精油 Ravensara (true) Essential Oil
n 植物科屬:樟科(Lauraceae),羅文莎葉屬(Ravensara),本屬全球植物登入系統約26個種類(包含、亞種、多樣性異種、培育轉變而來之植物品種)。屬名(Ravensara)是1782年,由法國植物學家皮埃爾‧索納拉特(Pierre Sonnerat,1748~1814)發現並命名的。種小名(aromatica)是德國植物學家,約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Johann Friedrich Gmelin,1748~1804)所命名。在蒿屬或艾屬植物中(Wormwood or Artemisia) 也都是以約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的名字命名的。
n 植物學名:Ravensara aromatica Sonnerat (=) Ravensara aromatica J.F.Gme l (=) 安尼羅文莎葉Anise Raven (Ravensara anisata)或洋茴香羅文莎葉。
n 植物收成季節:夏季。
n 萃取部位:樹葉 (Ravensara)。
n 萃取方式:蒸餾。精油分離一般使用水汽蒸餾(簡稱SD法)。
n 出油率 ︰2 %。
n 植物產地:馬達加斯加島。
n 氣卦七輪︰此物性上透腦頂、下至小腹丹田。
n 頻率(赫茲)︰電子檢測儀器介於(72Hz ~ ? Hz)。
n 能量︰乾/熱,陽離子/ 帶較多的正電。
n 元素︰火元素,火生土 [即補肺養脾]。
n 性味歸經︰味微辛澀,性涼。
n 中醫主治︰順氣止咳化痰,疏風發表,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袪風濕。
n 國際品質標準認定CAS ︰91770-56-8。
n 氣味類型︰ 葉香型。
n 氣味強度 ︰揮發度快 。
n 氣味描述︰穿透的清新尤加利又點微辛甜的香料+松油味,要對不同的香味進行分門別類劃分是挺難的,要準確地形容一種香味也並不太容易,因為精油的化學成份總是很複雜的。
n 精油色澤顯現︰無色~淺黃色流動液體。
n 比重ISO279︰0.9002 ~ 0.9064 @ 25.00 °C。。
n 折射率ISO280︰1.4820 ~ 1.4880 @ 25.00 °C。
n 旋光度ISO592︰ - 23 ~ 35 @ 20.00 °C。
n 融點︰未知。
n 酯值ISO709︰未知。
n 乙醯值:未知。
n 酸價ISO1242:未知最大 (高/克)。
n 含砷量(As) ≦1ppm。
n 重金屬(以Pb計)≦1ppm。
n 閃點(度。 F. )︰華氏120.19 ° F/ 攝氏49 °C。
n 溶解度ISO872︰溶於乙醇中應呈清澈溶液 (1體積的精油 與10體積的90%乙醇中)。
n 調油(按摩油稀釋比例)容許濃度︰建議3% 、適合與(Jojoba Oil 荷荷芭)基礎油調合。
n 儲存期:陰暗遮光處(15-20°C)或密封盒中。視開封氧化為定(在空氣中易氧化聚合變黃)。
n 抗氧化能力指數 (ORAC):8.5% (TE/L)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又稱為抗氧化能力。
n 化學分類(屬性)︰氧化物類,主要由(1,8-桉油醇) 所組成,精油化學物質結構的種類太多且太複雜,因此要將精油的物質正確分類是很困難的。
n 精油的成份取決於土壤,氣候和季節(依不同產地的品種成份略有差異)。
n 同一品種不同的植物生長在世界各地通常含有相同的化學成分,但相對比例可能會有所不同。氣候和地形條件的影響植物的化學和可以改變精油含量定性和定量分析。
n (GC-MS)本品以馬達加斯加產地精油為標準(約含39種以上化學成份被鑑定)。
n 精油物質的組成皆由原子構成,分子的形成是二個或以上的原子組合產生。
n 分子式︰按碳C、氫H、氧O、氮N、硫S…等的次序書寫。
n (32%)1,8-桉油醇 C10H18O、(17%)檜烯 C10H16、(10%)α-松油醇 C10H18O、(9%)α-蒎烯C10H16、(6.3%)松油烯-4-醇 C10H18O、(2.8%)對-繖花烴 C10 H14、(2.5%)月桂烯 C10 H16、(2%)乙酸龍腦酯 C12H20O2、(1.5%)側柏醇 C10H18O、(1.3%)β-蒎烯C10H16、(1.2%)β-丁香烯 C15H24、(1%)α-蛇麻烯 C15H24、(1%)γ-松油烯 C10H16、(1%)異松油烯 C10 H16、(1%)甲基丁香酚 C11H14O2、(0.9%)黄樟素 C10H10O2、(0.8%)β-芹子烯 C15H24、(0.7%)甲基蔞葉酚 C10H12O、(0.4%)雙環大牻牛兒烯C15H24、(0.4%)α-芹子烯 C15H24、(0.35%)喇叭烯(綠花白千層烯) C15H24、(0.3%)順式-對薄荷-2-烯-1-醇、(0.3%)順式-水合檜烯 C10H20O2、(0.3%)橙花醇C10H18O、(0.3%)γ-依蘭油烯、(0.3%)香桃木醛 C10H14O、(0.2%)松油烯1-醇 C10H16、(0.2%)β-欖香烯 C15 H24、(0.2%)檸檬烯 C10H16、(0.2%)丁香酚 C10H12O2、(0.18%)δ-蓽澄茄烯 C15H24、(0.15%)反式-水合檜烯 C10H20O2、(0.14%)匙葉桉油烯醇 C15H24O、(0.13%)香木蘭烯C15 H24、(0.12%)對-繖花烴-8-醇 C10H14O、(微量) 別羅勒烯 C10H16、(微量)樟烯 C10H16、(微量)樟腦 C10H16O…。
成份藥理活性最佳作用︰生物效價 (僅供參考,請勿取代正統醫療)。
n (85.9%) 抗細菌(防腐)、(67.1%) 賦香、(61.2%) 殺蟲/驅蚊、(55.5%) 抗潰瘍、(48.5%) 降血壓、(48.4%) 抗真菌、(44%) 抗炎(消炎)、(42.3%) 止咳、(42.3%) 抗乙醯膽鹼酯活性( (防癡呆&減輕阿茲海默症)、(40.5%) 袪痰、(42%) 抗生齲齒、(42%) 植物克生素、(39.4%) 中樞神經活化(提神)、(38.3%) 抗過敏症、(36%) 肌肉鬆弛、(34.8%) 治風濕病、(34.5%) 利膽作用(刺激膽汁分泌)、(34.5%) 抗刺激劑(激起局部痛楚以減輕他處痛苦的作用)、(32.9%) 細胞色素P450誘導作用、(34%) 心率減慢(緩和心跳)、(32%) 抗支氣管炎、(32%) 抗卡他(鼻)黏膜炎&抗鼻竇炎、(32%) 抗喉炎&抗咽頭炎、(32%) 抗口臭、(32%) 防增肥、(32%) 界面活性(清潔)、(32%) 抗病毒斑(溶菌斑)、(32%) 驅除腸內寄生蟲、(32%) 解除充血作用、(32%) 睪固酮(睪丸素)誘導作用、(32%) 抗膽鹼酯脢作用、(32%) 抗神經病變性疼痛、(25.9%) 鎮靜、(24.6%) 預防癌症、(19.3%) 抗心血管炎、(16.3%) 傷痕癒合作用(敷創傷的;對傷口有效)、(15.3%) 抗痤瘡(粉刺)、(13.5%) 抑制醛糖還原酶(利糖尿病)、(11.8%) 抗感冒(傷風)、(11.5%) 抑制細胞色素P450 2B1活性、(10.3%) 抗氣喘、(10%) 異種信息素、(9.7%) 抗痙攣(抽搐)、(8.8%) 利尿、(8.5%) 抗氧化活性…。
n 成份數據︰(0.2%以上)藥理作用(化學反應>生成作用),僅供參考,請勿取代正統醫療。
[皮膚系統] ︰
n (32%) 防增肥︰(32%)1,8-桉油醇。
n (32%) 抗病毒斑(溶菌斑)︰(32%)1,8-桉油醇。
n (32%) 界面活性(清潔)︰(32%)1,8-桉油醇。
n (16.3%) 傷痕癒合作用(敷創傷的;對傷口有效)︰(10%)α-松油醇、(6.3%)松油烯-4-醇。
n (15.3%) 抗痤瘡(粉刺)︰(9%)α-蒎烯、(6.3%)松油烯-4-醇。
n (0.2%) 抗EB病毒(疱疹)︰(0.2%)丁香酚。
n [口腔耳鼻牙齒系統] ︰
n (42%) 抗生齲齒︰(32%)1,8-桉油醇、(10%)α-松油醇。
n (32%) 抗口臭︰(32%)1,8-桉油醇。
n (1%) 抗神經根痛︰(1%)甲基丁香酚。
n (0.2%) 抗臼齒(根端囊腫)︰(0.2%)丁香酚。
n [呼吸系統] ︰
n (42.3%) 止咳︰(32%)1,8-桉油醇、(6.3%)松油烯-4-醇、(2.8%)對-繖花烴、(1.2%)β-丁香烯。
n (40.5%) 袪痰︰(32%)1,8-桉油醇、(2.8%)對-繖花烴、(2.5%)月桂烯、(2%)乙酸龍腦酯、(1.2%)β-丁香烯。
n (32%) 抗支氣管炎︰(32%)1,8-桉油醇。
n (32%) 抗卡他(鼻)黏膜炎&抗鼻竇炎︰(32%)1,8-桉油醇。
n (32%) 抗喉炎&抗咽頭炎︰(32%)1,8-桉油醇。
n (10.3%) 抗氣喘︰(6.3%)松油烯-4-醇、(2.8%)對-繖花烴、(1.2%)β-丁香烯。
n [消化系統] ︰
n (55.5%) 抗潰瘍︰(32%)1,8-桉油醇(抗消化性潰瘍)、(17%)檜烯(抗幽門螺桿菌)、(6.3%)松油烯-4-醇、(0.2%)丁香酚。
n (34.5%) 利膽作用(刺激膽汁分泌)︰(32%)1,8-桉油醇、(2.5%)月桂烯。
n (32.9%) 細胞色素P450誘導作用︰(32%)1,8-桉油醇、(0.9%)黄樟素。
n (32%) 驅除腸內寄生蟲︰(32%)1,8-桉油醇。
n (13.5%) 抑制醛糖還原酶(利糖尿病)︰(10%)α-松油醇、(2.5%)月桂烯、(1%)γ-松油烯。
n (11.5%) 抑制細胞色素P450 2B1活性︰(9%)α-蒎烯、(2.5%)月桂烯。
n (1.4%) 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作用︰(1.2%)β-丁香烯、(0.2%)丁香酚(促進胰蛋白消化酵素作用)。
n (1.1%) 袪風(除胃腸脹氣)︰(0.9%)黄樟素、(0.2%)丁香酚。
n (0.9%) 細胞色素P488-誘導作用︰(0.9%)黄樟素。
n (0.2%) 細胞色素P450抑制作用︰(0.2%)丁香酚。
n [心血管/淋巴系統] ︰
n (48.5%) 降血壓︰(32%)1,8-桉油醇、(10%)α-松油醇、(2.5%)月桂烯、(1.2%)β-丁香烯、(1%)γ-松油烯、(0.9%)黄樟素、(0.7%)甲基蔞葉酚、(0.2%)丁香酚。
n (34%) 心率減慢(緩和心跳)︰(32%)1,8-桉油醇(心迷走神經負性變時)、(2%)乙酸龍腦酯。
n (32%) 解除充血作用︰(32%)1,8-桉油醇。
n (19.3%) 抗心血管炎︰(9%)α-蒎烯、(2.5%)月桂烯(抗動脈粥樣硬化)、(2%)乙酸龍腦酯(抗心血管凝血)、(1%)γ-松油烯(抗心血管凝血)、(1%)異松油烯、(1%)異松油烯、(1%)甲基丁香酚(抗凝血劑)、(0.9%)黄樟素、(0.7%)甲基蔞葉酚(抗心血管凝血阻塞)、(0.2%)丁香酚。
n (8.5%) 抗氧化活性︰(6.3%)松油烯-4-醇、(1%)γ-松油烯、(1%)甲基丁香酚、(0.2%)丁香酚。
n (2.5%) 激勵循環︰(2.5%)月桂烯。
n [肌肉/ 骨骼系統] ︰
n (36%) 肌肉鬆弛︰(32%)1,8-桉油醇(麻醉止痙攣)、(2.8%)對-繖花烴(鎮痛)、(1%)甲基丁香酚、(0.2%)丁香酚。
n (34.8%) 治風濕病︰(32%)1,8-桉油醇、(2.8%)對-繖花烴。
n [免疫系統] ︰
n (44%) 抗炎(消炎)︰(32%)1,8-桉油醇、(9%)α-蒎烯、(1.5%)側柏醇、(1.3%)β-蒎烯、(0.2%)丁香酚。
n (38.3%) 抗過敏症︰(32%)1,8-桉油醇、(6.3%)松油烯-4-醇。
n (24.6%) 預防癌症︰(10%)α-松油醇、(9%)α-蒎烯、(2.5%)月桂烯、(1%)α-蛇麻烯(抗腫瘤)、(1%)甲基丁香酚、(0.7%)甲基蔞葉酚(雙重作用)、(0.2%)β-欖香烯、(0.2%)丁香酚(雙重作用)。
n (11.8%) 抗感冒(傷風)︰(9%)α-蒎烯、(2.8%)對-繖花烴。
n (1.5%) 增強人體免疫功能︰(1.5%)側柏醇。
n (0.7%) DNA結合劑︰(0.7%)甲基蔞葉酚。
n (0.7%) 提升體溫︰(0.7%)甲基蔞葉酚。
注意︰有關抗癌之藥理作用保留(以未定論)述。使用此精油並不能應對您的症狀,罹患相關疾病時 [切記] 應先經正統醫師診療,遵照醫師指示用藥。
n [生殖泌尿系統] ︰
n (32%) 睪固酮(睪丸素)誘導作用︰(32%)1,8-桉油醇。
n (8.8%) 利尿︰(6.3%)松油烯-4-醇、(2.5%)月桂烯。
n (2.8%) 輕瀉(通便)︰(2.8%)對-繖花烴。
n (0.2%) 抗花生四烯酸作用(消炎及鎮痛)︰(0.2%)丁香酚。
n (0.2%) 抑制COX-1環氧化酶的活性(抑制發炎鎮痛)︰(0.2%)丁香酚。
n [神經/大腦/心靈]系統︰
n (42.3%) 抗乙醯膽鹼酯活性( (防癡呆&減輕阿茲海默症)︰(32%)1,8-桉油醇、(6.3%)松油烯-4-醇、對-(2.8%)繖花烴、(1%)γ-松油烯、(0.2%)左旋-檸檬烯。
n (39.4%) 中樞神經活化(提神)︰(32%)1,8-桉油醇、(6.3%)松油烯-4-醇、(0.9%)黄樟素(雙重)、(0.2%)丁香酚(雙重)。
n (34.5%) 抗刺激劑(激起局部痛楚以減輕他處痛苦的作用)︰(32%)1,8-桉油醇、(2.5%)月桂烯。
n (32%) 抗膽鹼酯脢作用︰(32%)1,8-桉油醇(解毒或用於重肌無力症)。
n (32%) 抗神經病變性疼痛︰(32%)1,8-桉油醇。